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轴套本体;11、左轴套;12、右轴套;13、环形槽;14、陶瓷衬套;2、延伸部;21、卡接部;22、高温粘接层;31、卡嵌槽;32、卡嵌块;33、螺纹孔;34、固定件;35、环形注油槽;36、通孔;37、加强边。
作为优选,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内设置有环形注油槽,所述延伸部上设置有与环形注油槽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沿轴套本体的径向贯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延伸部上设置有通孔,只需要在延伸部的表面开槽即可,当左、右轴套拼接在一起时,能够自动形成通孔,无需在轴套本体上开设有对穿的通孔,简化加工难度;从而可以通过通孔在外部对环形注油槽内注油,使轴套的内表面上产生隔离层,方便两者之间的旋转。
作为优选,所述陶瓷衬套凸出于左轴套与右轴套的圆周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陶瓷衬套凸出于轴套的圆周侧面,通过陶瓷的耐磨性能,增强轴套本体的耐磨性能,避免陶瓷衬套在该位置发生剧烈的磨损,导致左轴套和右轴套的表面产生磨损。
在 上海无缝钢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荣豪管业有限公司将以严格的产品质量、合理的交易价格、优质的售后服务、诚信的商业信誉为基础,按照“至善至美、互利双赢”的公司价值观,凭借着素质过硬、年轻精干的员工队伍,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的经营理念,与广大 上海无缝钢管业务伙伴精诚合作,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腐蚀和耐磨的轴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套,包括轴套本体,所述轴套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左轴套与右轴套,所述左轴套和右轴套的圆周侧面分别沿轴套本体的径向向内凹陷形成与轴套本体同心设置的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分别设置有陶瓷衬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轴套和右轴套之间通过拼接的方式实现相互固定,从而通过左轴套和右轴套的拼接,完成了大型轴套的安装,但是对于大型轴套采用陶瓷外层来说,其需要对面两个问题,其一为,如果采用套设的方式进行陶瓷外层的安装,将会由于左右轴套之间毕竟不是一体设置,在轴套使用的过程中,左、右轴套之间必然发生微量的抖动和碰撞,而陶瓷的硬度高,但是弯曲应力几乎没有,所以在左、右轴套上通过套设和喷附的方式进行陶瓷层的设置,必定会导致陶瓷层发生断裂或者碎裂,其二为,通过喷附陶瓷的方式,将会导致左、右轴套相互配合的端面上也喷附有陶瓷,导致左、右轴套在安装的过程中产生间隙,严重影响轴套的质量;通过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设置在轴套本体的中心位置,该位置的面积较大,同时采用硬度和抗腐蚀性能良好的陶瓷衬套设置在环形槽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轴套受到腐蚀和磨损的问题,同时环形槽的主要作用是对套设在轴套上的陶瓷衬套起到了固定的作用,在陶瓷衬套向外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环形槽相对侧壁与陶瓷衬套之间的摩擦力,使陶瓷衬套固定在环形槽内,避免陶瓷衬套发生移动,增强两者的固定效果,同时使陶瓷衬套固定地更加牢固。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摄入润滑油,从而使用简便并有效保障了使用寿命,并且提前将凝固的润滑油液化,进而防止了摩擦受损的新型轴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轴套,包括管状主体,所述主体内壁上设置有 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所述主体壁上设置有 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在所述 通孔处设置有 封盖;所述第二通孔处设置有第二封盖;所述 通孔与 凹槽连通;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二凹槽连通;所述 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第三凹槽连通,并在所述 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内均设置有电加热丝。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轴套,所述 凹槽和第二凹槽平行设置在所述主体内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主体内壁上设置有 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主体壁上设置有 通孔和第二通孔,并在 通孔处设置有 封盖;第二通孔处设置有第二封盖; 通孔与 凹槽连通;第二通孔与第二凹槽连通; 凹槽和第二凹槽通过第三凹槽连通,并在 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内均设置有电加热丝;这样,可以通过向 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摄入润滑油,润滑油自 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进入 凹槽和第二凹槽,从而整体对转轴和轴套之间起到润滑作用,且不用拆下即可,使用简便并有效保障了使用寿命,而且增加了电加热丝的设计后,再准备启动转轴前,可以通过打开电加热丝预热,将润滑油液化后打开转轴,从而防止了转轴和轴套摩擦受损。